100%

●萬曆野獲編卷七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內閣一

  

○內閣一

  丞相

  文華殿大學士

  王抑菴入閣

  布衣拜大學士

  六修國史

  輔臣殿閣銜

  宰相老科第

  景泰從龍二俞

  雜學士

  閣部列銜

  閣臣終喪

  徐武功賴婚

  李南陽相業

  詞林大拜

  親臣密賚

  謝文正驟用

  龍子

  詞臣論劾首揆

  閣部形跡

  首相晚途

  三相同氣

  楊新都守制

  閣部離合

  首輔再居次

  桂見山霍渭崖

  輔臣掌吏部

  張方二相

  星相

  內閣密揭

  四宰相報恩

  吉士不讀書

  宰相別領

  輔臣掌都察院

  宰相出山

  發餽遺

  兩張文忠

  △丞相

  【丞相】秦官。以丞相為第一。主國柄。漢因之。唐以尚書令為真相。而左右僕射佐之。皆宰相職也。武后改僕射為文昌左右相。中宗返正復舊名。至玄宗又改兩僕射為左右丞相。可謂名位俱正矣。然是時。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以故李適之、張九齡去相位。俱拜左右丞相。罷政事。歸本班。則紊甚矣。趙家以僕射為真相。似合唐初之制。至徽宗改為太宰、少宰。最為不經。南渡始復僕射之名。為真相。如初制。迨孝宗復改為左右丞相。以虞允文、梁克家雙拜。古來丞相之名。至是始正。本朝以大臣入閣預機務。此平章事之遺。而銜稱殿閣大學士。則宋昭文右相。集賢左右之遺也。

  △文華殿大學士

  【文華殿大學士】內府諸殿閣。俱有大學士。今為輔臣兼職。獨文華殿無之。豈以主上日御講讀之所。故不設此官耶。惟永樂二十二年。徐州人權謹者。以賢良保科舉。筮仕為山西壽陽縣丞。坐事謫戍。再以薦為樂安知縣。轉光祿署丞。遂入為文華殿大學士。侍皇太子監國。宣德元年。以病乞歸。優進通政司右參議致仕。蓋是時殿閣大學士。止備侍從顧問。未預機政也。此後是官不復除。直至萬曆三十五年十月。朱山陰以首揆武英殿太子少保滿一品考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則自永樂甲辰至今丁未已一百八十餘年矣。明興。除是官者。僅見此二人。朱次年即終是官。

  △王抑菴入閣

  【王抑菴入閣】王文端抑菴 【直】 。以永樂二年甲申庶常。為文皇所眷。不數年召入內閣。書機密文字。授修撰。駕幸北京。仁宗以太子監國。留黃淮、楊士奇。與直三人輔道。固已儼然宰相職矣。上再幸北京。直在扈從。進侍讀。仁宗朝為侍讀學士。又以庶子兼讀學。宣宗即位。進少詹事兼讀學。英宗即位。為先帝實錄總裁。正統三年。進禮部左侍郎兼學士。六年以禮部缺人。始命出閣部同尚書胡濙治事。自此後。雖拜吏部尚書。加保傅三孤。及奪師傅以歸。不復兼學士。至天順六年卒於家。雖贈太保。諡文端。亦不及翰林一字矣。初疑抑菴不過以詞臣為卿貳耳。及觀王墓誌與本傳。中云王自言西楊不欲我同事內閣。出我禮 【禮原作理。據寫本改。】 部。當時意不能無憾。若使不出部。則丁丑正月。當坐首禍。必有遼陽之行。蓋英宗復辟。閣臣俱誅竄。故直猶以革少傅宮師為幸也。據此。則抑菴先為內閣輔弼。凡歷五朝。前後幾五十年。為楊東里所擠。始出理部事。其初固真相也。而鄭端簡、雷豐城、王弇州諸公。紀述宰輔。更不及此公。何耶。文端志傳。出李文達諸公。俱與文端同事最久。其言可信也。

  △布衣拜大學士

  【布衣拜大學士】余初謂文華殿無大學士。惟洪熙有權謹一人。及萬曆丁未有朱金庭 【賡】 耳。不知尚有數人也。洪武間。禮卿主事劉庸。薦鮑恂等凡四人。恂、浙江嘉興人。余詮、湖廣安吉人。張長年、直隸高郵人。張紳、山東登州人。俱年七十餘。明經通治體。遣使召之。恂、詮、長年先至。上見大喜。賜坐。顧問終日。同拜為文華殿大學士。詮等固辭。不允。再辭。始許之。賜宴放還。惟張紳後至。以為鄠縣教諭。同時又有全思誠者。字希賢。松江上海人。洪武十六年。以耆儒徵授文華殿大學士。賜敕致仕。蓋國初之優禮隱佚。至以祕殿高秩處之。予固陋寡聞。近始得睹於廖中允集中。再書之。以志余之不學。

  △六修國史

  【六修國史】楊文貞士奇。初於建文朝為太祖實錄纂修官。永樂間再修、三修太祖實錄。並為總裁矣。至宣德間。修太宗、仁宗實錄。正統間。修宣宗實錄。又皆為總裁。以勞加進師保。凡握史權者六次。後來無與比者。又主鄉試、會試各二次。真布衣之極寵也。○嘉靖中。張文毅 【治】 再主應天鄉試。又再主會試。與文貞略同。特未總裁國史耳。

  △輔臣殿閣銜

  【輔臣殿閣銜】宣德以後。輔臣初次入直。最重者。即入武英殿。次之為文淵閣。其稍輕者則東閣。俱稱大學士。而祖宗朝則不盡然。史臣卑官。如修撰以下俱可入。其後則以學士入直者居多。即如近代。正德元年。王文恪 【鏊】 以吏侍學士入直。嘉靖六年。翟文懿 【鑾】 亦以吏侍學士入直。俱踰年始得尚書文淵閣。此後則無不以殿閣大學士為真相矣。其入而復出者。先朝如楊溥、江淵等不具論。只如天順六年徐有貞以武功伯、華蓋殿。出為廣東參政。尋謫金齒衞。許彬以禮侍學士。出為陝西參政。不復召。李賢以吏書學士。出為福建參政。尋召還。岳正以翰林修撰。出為廣東欽州同知。尋謫甘肅。此英宗復辟後事也。而憲、武二朝無之。其後則嘉靖四年。楊一清以原任少傅、吏書、武英殿、落殿銜。出為兵書。總制陝西三邊。逾年召還。復入閣。十八年。翟鑾以原任禮書、武英殿、落殿銜。出為兵書。閱視九邊。次年召還。復入閣。二十七年。夏言以少師、華蓋殿、革孤卿、落殿銜。以吏書致仕。未幾逮獄論斬。前乎此。後乎此。但有崇進與斥削二端。更無外補左官之事矣。○自來閣臣初入。俱稱直內閣。自徐有貞驟得權。遂以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武功伯。掌文淵閣入銜。人詫為異。今輔臣俱為殿閣大學士。無復直內閣之稱矣。○其入閣。而終不得大學士者。天順後。蕭鎡以戶書終。許彬以南京禮侍終。薛瑄以禮侍學士終。岳正以邵武知府終。呂原以學士終。劉定之以禮侍學士終。彭華以禮書終。尹直以兵書學士終。然皆正德以前事也。其為大學士。而不得預閣務者。國初不具論。宣德中。則張瑛以禮書兼華蓋殿。陳山以戶書兼謹身殿。山改教小內侍。瑛出領南部。命再入閣。已先卒。而嘉靖六年。則席書以少保禮書引疾。得進兼武英殿。致仕居京師。仍給祿。未幾卒。

  △宰相老科第

  【宰相老科第】宣德正統間。三楊同在內閣。時文貞不由科目起。當國凡二十年。為最久。文敏、文定。俱起洪武庚辰進士。先後拜相。文敏相四朝。至正統庚申而歿於位。其科第已四十一年。文定相三朝。至丙寅亦歿於位。則去登第已四十七年。二公存歿恩禮俱無缺。可稱完福。此後內閣輔臣。其名行完玷。禮遇盛衰不齊。然自罷相。溯釋褐之年。俱未有及四十年者。直至正德元年。劉文靖 【健】 以首揆策罷。則天順庚辰進士。至是已四十七年。嘉靖二年。楊文忠 【廷和】 亦以首揆得請。成化戊戌進士。至是已四十六年。雖皆以主上新立。君臣間齟齬以去。而劉名重四裔。楊功高一時。後皆旋遭褫奪。其勝九遷九命多矣。唯楊丹徒 【一清】 舉成化壬辰進士。辭相位已十年。至嘉靖四年。復起為首揆。時登第已四十四年。謝餘姚 【遷】 由成化乙未狀元。罷相已二十二年。至嘉靖六年。復起為次揆。時登第已四十三年。皆為新貴張璁所擠。謝僅半年。默默不得志。毫無所建明而歸。楊雖得四年。然明攻暗刺無虛日。卒以簠簋之謗。受譴罷去。未久俱下世。費鉛山 【宏】 由成化丁未狀元。罷相已九年。至嘉靖十四年。復起為首揆。時登第已四十九年。抵任甫兩月。暴卒於官第。則此三公者。末路再出。喪其生平多矣。至世宗末年。嚴分宜以四十四年詞林。致位上相。窮極富貴。身籍子誅。為天下笑。固不足言。若徐華亭亦以嘉靖二年及第。至受世宗末命。再相穆宗。距其謝事之時。亦已四十六年。雖云善去。比及家。而新鄭修怨。幾至覆宗。亦幸而免耳。鐘漏並盡。古人所戒。況先朝淳厚之風。漓斵已盡。諸公在事。恩怨未免失平。晚途悔吝。頗多自取。夜行者。可以悟矣。

  △景泰從龍二俞

  【景泰從龍二俞】景泰自郕王監國即位。推恩藩邸故臣。以審理正俞綱為太僕寺少卿。則嘉興府之嘉興縣人也。以伴讀俞山為鴻臚寺丞。則嘉興府之秀水縣人也。二邑俱吾郡附郭。同時同姓。綱以生員習字選。山以舉人副榜起。綱次年即以兵部左侍郎入內閣。山次年亦至吏部左侍郎為經筵講官。尋因易儲。綱加太子少保。山加太子少傅。俱為宮銜二品。而不得正拜六卿。然得兼支二俸。後山密請復儲。不聽。遂引疾。以優禮致仕。天順元年卒。綱於天順復辟後。再起南京禮部左侍郎。成化二年致仕。十四年卒。賜祭葬如例。則景泰故臣所無者。此邑中奇事。而故老已不能舉其姓名。近始有梓其志銘者。然銘中止云各登亞卿。而埋卻宮銜保傅等。蓋天順間所作。有意諱之也。又吾禾大拜者。人但知呂原。而不知呂之先已有俞綱也。綱字元立。山字積之。山子誥。又蔭為給事中。尤奇。景泰己巳從龍恩。又有郕府典寶成敬者。陞內官監太監。則進士也。陝西人。以庶吉士授晉府奉祠。坐法宮刑。為藩府內官。因有是選。尤奇之奇者。

  △雜學士

  【雜學士】宋有龍圖、天章等諸閣。以藏累朝御集。閣必有學士。命曰雜學。以別於翰林。本朝無此。唯洪武三年。置弘文館學士。以胡鉉、劉基等為之。至元年廢不復置。洪熙元年。復建弘文閣。本年宣宗登極。輔臣楊士奇等。以印繳進。各官俱還原任矣。若殿閣及兩坊之有大學士。乃宋昭文、集賢、觀文、資政諸大學士比。非雜學也。

  △閣部列銜

  【閣部列銜】國初閣部大臣。惟以部次及宮銜之大小為次第。不獨重閣臣也。如景泰元年辛未科廷試讀卷。工部尚書石璞。居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直內閣高穀之前。時兩人俱不帶宮銜。璞又以乙科起家。非詞林前輩。蓋以坐部為尊。故抑戴銜於後也。至成化五年己丑科讀卷。則兵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直內閣商輅。居吏部尚書崔恭之前。時兩人俱不帶宮銜。亦宜以部序為次。而位置如此。則以閣體重也。其時去景泰初元將廿年。時事已大不同矣。至十一年乙未科讀卷。商淳安以戶書學士。萬眉州以禮書學士。俱列吏部尚書尹旻之前。則揆地之勢已大定。自此循為故事矣。其後弘治四年辛亥。邱文莊以禮書入為文淵大學士。時王端毅為太宰。與邱同加太子太保。遂用往例。班行中壓邱之上。為邱所憎。被謗以去。亦可謂不知時變矣。

  △閣臣終喪

  【閣臣終喪】弇州首輔傳云。閣臣之得終父母服。自楊廷和始。是大不然。景泰元年。翰林侍讀、直內閣彭時奏正統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敬蒙令旨。令臣文淵閣辦事。於今五月餘。臣切思繼母如母。義無輕重。雖奪情自古有之。今時又非向日多事之比。聖恩曲全。不加罪責。其如良心何。且更有一行既虧。百美莫贖等語。疏再上。景帝許其終制。而心不悅也。至景泰三年三月服滿。仍除前官。不許復入閣。至英宗復辟。始以太常少卿。再參機務。此在楊新都之前。未有羅倫疏也。此後則景泰三年九月。太子少師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江淵。以母喪請歸。詔許馳驛奔喪。仍命喪畢即理事。至次年四月還京。復入閣預機務。六年正月。始出為工部尚書。蓋歸里者八閱月。景泰四年五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學士王文。以五月丁母憂歸。至九月回京復任。則歸里僅五月。成化二年三月。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賢。丁憂奔喪。以五月復來。凡三月。始為修撰羅所駁。自是閣臣無奪情。直至弘治中之劉博野。以至今上之張江陵矣。

  △徐武功賴婚

  【徐武功賴婚】徐天全奪門封伯也。尋為石亨、曹吉祥所搆。偽作章疏。詆訕朝政。假養病給事中李秉彝名上之。因譖於上。謂徐有貞怨望。使所親馬士權為此疏。而滅其迹。乃捕士權。同有貞下獄。錦衣掌印都指揮門達。拷掠士權。瀕死數四。士權終無一言。徐始得釋。編戍金齒衞。士權泰州人。博學負氣。有貞感其恩。以女字其子。曹石敗。有貞赦還。竟寒盟。而士權不以為怨。又成化間。御史李良者。大學士劉健弟子也。時健當國。良以女字其孫承學為婦。良親歿。已書於誌中。刻石矣。及正德初。劉去位。良詭云女夭。還其聘禮。其女改適舉人朱敬。良歷官至光祿卿。為御史張世隆直糾其事。良不能安。以養病告歸。則劉晦菴尚家居洛陽。無恙也。不知歸時。何以見其師。○天順初年。故吏部尚書何文淵。受業弟子、知府揭稽。奏文淵於景泰間。草易儲詔。及上復位。文淵子禮部主事喬新。逼文淵縊死以脫禍。喬新亦告揭稽。前任侍郎鎮守廣東時。代土官黃■〈王宏〉。為易儲疏。上命逮稽等。赴京鞫之。若稽者。亦如李良之叛師而甚焉者。史云。文淵自縊後。為人所奏。至差官啟槨驗之。果然。但不知即揭稽相訐時否。其禍又酷於石介矣。

  △李南陽相業

  【李南陽相業】李文達相業。儘自奇偉。如出建庶人於幽閉。佐英廟作盛德事。又如景帝崩。上欲以汪妃為殉。文達云。汪妃雖僭后號。然不為郕王所寵。且二女可念。英廟用其言。幷二女出就外邸。後來英宗上仙。不許妃嬪殉葬。且著令為後世法。豈非文達一言啟之哉。近世議江陵奪情。遂幷李公地下之靈重遭詆斥。而江陵亦追恨羅文毅。詈為無知豎子。然李聞訃即歸。以上召。畢喪事而起。羅始以疏糾之。張在位。即留視事。為五賢所聚劾。況以九月丁憂奪情。次年三月。始請歸葬。初予假僅一月耳。則似亦稍有間云。

  △詞林大拜

  【詞林大拜】本朝自英宗天順以後。揆地尠不出詞林者。惟正德十年。楊丹徒以外僚入。後無繼者。至世宗登極。袁石首以長史入。則從龍恩也。至六年丁亥。而張永嘉用議禮。以外吏驟取相位。八年己丑。而桂安仁繼之。壬辰。方南海又繼之。此時詞林遂大不振。以往姑勿論。即桂安仁登第之歲。為正德辛未。則楊慎為狀元。合庶常三十六人。無一拜相者。而楊以修撰終。九年甲戌科。則一甲三人無庶常。狀元唐皋。僅五品講學。十二年一甲合庶常三十七人。無一拜相者。狀元舒芬。以修撰外謫。僅得復官。嘉靖辛巳科。則一甲合庶常共二十七人。無一拜相者。狀元楊惟聰外謫。僅從外藩。一轉冏卿而止。癸未一甲三人。無庶常。而徐華亭以探花為首揆。斯為創見。而丙戌己丑兩科。戌元龔用卿至祭酒。丑元羅洪先僅止贊善。合二科庶常四十人。為永嘉所惡。俱授外官。至無一人留詞林矣。壬辰一甲。最為不競。首林大欽止修撰。榜眼孔天允。以王親授僉事。探花高節。以編修謫戍。庶常惟呂餘姚一人入閣。差強人意耳。己未狀元韓應龍。止修撰。而庶常又有趙內江一人入相。戊戌則袁慈谿以一甲繼之。是年無庶常。而張永嘉已先一年卒。桂安仁則下世已久。而夏貴谿自外吏入用事。自此大拜。不復有他官矣。二十年為辛丑科。沈坤為狀元。官祭酒。合庶常三十六人。遂有四相出焉。豈惟張、桂諸公真能奪造化之鑪錘耶。甲辰狀元秦鳴雷。至大宗伯。斯為僅見。是科無庶常。丁未則李興化大拜為首揆。蓋弘治乙丑之後所不經見。而庶常二十八人。張江陵相公在其中。雖一人已可當什伯。而殷歷城亦得大拜。庚戌則唐汝楫狀元。官止諭德。是年無庶常。而榜眼李桂林為相。癸丑陳謹為狀元。官止中允。庶常二十八人。而張蒲坂、馬同州為相。丙辰諸大綬。己未丁士美。二元俱至侍郎。此一科無庶常。至壬戌雖不考館。而首甲三公。俱登揆地。又一時同朝。則制科以來。未有之盛。其去張、桂用事時。恰將六十年矣。天運一周。豈其然乎。乙丑狀元范應期至祭酒。庶常二十八人。則許新安、沈歸德入相。至隆慶戊辰狀元羅萬化至禮部尚書。而探花趙志高及庶常三十人。有陳南充、沈四明、王山陰、朱山陰、張新建、于東阿。共宰相七人。真詞林盛事。二百餘年所僅有耳。此後則辛未一甲。合庶常共三十三人。無一大拜。狀元張元忭止諭德五品。萬曆甲戌狀元孫繼皋至侍郎。是年無庶常。丁丑一甲庶常共三十一人。無一大拜。狀元沈懋學止修撰。榜眼張嗣修至遣戍。庚辰無庶常。而狀元張懋修。甫授修撰匝歲。亦削籍矣。蓋壬戌戊辰極盛之後。自難其繼。亦消息之恆理也。癸未科則狀元朱國祚。以少宰在告。李廷機以榜眼大拜。葉向高以庶常同入相。亦稱盛事。其他諸公。嚮用方新。且議定每科。考選吉士。將來步武綸扉。正不可屈指矣。○詞林館元。更為不利。自成化甲辰科梁文康大拜。凡五十年。為嘉靖乙未趙大洲。辛丑高南宇繼之。辛丑至近科丙戌。又將五十年矣。豈止無人入相。即官至三品者僅二人。而丁丑先人為館元。終於修撰。癸未則李道統止司業。而丙戌則李啟美止檢討。相連二科。俱盛年早世。尤為恨事。己丑則王肯堂為首。以檢討外謫未出。而壬辰之王象節。乙未之高承祚。俱授史官。旋終於任。戊戌王宗植獨至宮庶。近聞亦卒。辛丑王陞。甲辰王國鼎。並以初授官告終。又連五科。

  △親臣密賚

  【親臣密賚】本朝臣下賜賚。視前代為最薄。且最為有節。然以親昵特賜。則間有之。祖宗朝所不論。如天順初。錦衣掌衞事指揮袁彬。先賜白金三百兩及彩幣。為治第矣。比娶婦。又賚以黃金三十兩。彩幣八襲。及生子亦如之。嘉靖初。閣臣少傅張孚敬。先以西第成。賜白金二百兩及彩幣矣。又後以繼娶。賜白金二百兩。大紅蟒緞四襲。夫營建婚媾私事也。而錫予如此。一則蒙塵扈從之舊。一則禰廟崇勛之勞。文武後先。幷拜橫賜。且其恩禮符合。非他臣可比也。然已為非常之典矣。至如江陵公以楚中建第。賜銀至千兩。其數已太多。至今上大婚。何與臣下事。乃先以加巾。即受慈聖二百金坐蟒之賜。禮成後。加歲祿百石。又進其子世金吾秩。又蔭一子璽丞。此何說也。其不終宜矣。萬曆十年。今上元子生。首揆張蒲州等諸公。俱進官廕子。尤為本朝創建之事。

  △謝文正驟用

  【謝文正驟用】謝木齋之拜相也。以丁憂召用。時弘治乙卯。尚為侍講學士。從五品。特起以少詹兼學士。入直內閣。因服未滿留家。又半年抵京。甫到任即陞正詹事。由詹事二年。即晉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一時大臣崇進。未有如此之迅捷者。常見常熟楊憲副 【儀】 所作明良記云。謝初在詞林。上疏力止孝宗冊妃。以故中宮德之。後來推閣員。一時殆盡。俱不得旨。最後以李長沙及謝名上。始並荷簡用。其後中宮妹入宮。上用內意。欲冊為妃。謝又奏娶堯二女為比。上是之。竟以外廷力諍而止。然則文正初年直諫。本非容悅。而孝宗誤以為德。其在閣也。受上恩已厚。娥、英之事。即將順亦不為媚。但焦泌陽因之遂謂謝前疏逢迎孝康。以致孝宗不祀。則仇口無疑矣。○楊又云。孝康之妹。後嫁劉閣老長子。時二劉同為輔臣。為博野耶。為洛陽耶。是不可知。然洛陽以剛直著。意之必博野。然博野之去。正坐草后父張巒誥命稽遲得罪。則必非姻婭矣。

  △龍子

  【龍子】長沙李文正公在閣。孝宗忽下御札。問龍生九子之詳。文正對云。其子蒲牢好鳴。今為鐘上鈕鼻。囚牛好音。今為胡琴頭刻獸。睚眦好殺。今為刀劍上吞口。嘲風好險。今為殿閣走獸。狻猊好坐。今為佛座騎象。霸下好負重。今為碑碣石趺。狴犴好訟。今為獄戶首鎮壓。屓屭好文。今為碑兩旁蜿蜒。蚩吻好吞。今為殿脊獸頭。凡九物皆龍種。此見之懷麓堂集者。而實不止此。又有憲章性好囚。饕餮性好水。蟋蜴性好腥。■〈虫蠻〉■〈虫全〉性好風雨。螭虎性好文。金猊性好烟。椒圖性好閉口。虭多性好立險。鰲魚性好吞火。金吾性通靈不寐。此又見博物志諸書者。蓋苗裔甚夥。不特九種已也。且龍極淫。遇牝必交。如得牛則生麟。得豕則生象。得馬則生龍駒。得雉則結卵成蛟。最為大地災害。其遺體石罅中。數十年後。始裂山飛出。移城郭。夷墟市。所殺不勝計。比入海。往往為大魚所噬。即幸成龍。未幾輒殞。非能如神龍應龍之屬。變化壽考也。又前代紀述中。有感婦人而誕小龍者。若漢高祖之母。龍據其上。乃生赤帝。成炎劉不億。抑更神矣。○又龍生三子。一為吉弔。蓋與鹿交。遺精而成。能壯陽治陰痿。

  △詞臣論劾首揆

  【詞臣論劾首揆】殿閣輔臣。每有被彈章者。然多出言路。或庶僚間亦有之。其出本衙門者絕少。至首輔尤罕見。自孝宗初年有之。以至于今。然皆有所為也。弘治元年。庶子張昇。參首揆劉吉十罪。則以孝宗從龍恩。僅從諭德轉一階。以賞薄恨吉也。嘉靖四年。詹事學士桂萼、張璁等。參首輔費宏受賄。及居鄉不法。以不得講官修書及主考諸差恨宏也。七年。詹事學士黃綰。攻首輔楊一清。則助張、桂也。八年。詹事學士霍韜參楊一清。則謂張、桂去位。係一清嗾給事陸粲劾罷之也。此後又六十餘年。而為今上之十九年。司業劉應秋。論首揆申時行。則以久淹南中也。二十五年庶吉士劉綱。論首揆趙志高諸罪狀。則以將散館恐外補。先事脅持之也。三十一年禮部侍郎兼讀學郭正域。參首揆沈一貫。則以勘楚事異議也。蓋持之皆有故云。惟成化二年。修撰羅倫之糾首揆李文達。今上六年。編修吳中行、檢討趙用賢之糾首揆張江陵。則以為奪情大事。有關綱常。且就事論事。未嘗旁及云。○成化初。庶子黎淳。以議者請追復景帝。淳疏駁之。因及四輔商輅。時淳被旨。以獻諂希恩誚之矣。至弘治初年。庶吉士鄒智。追劾首揆萬安、劉吉等。雖云公論。然萬已去位。其疏亦出御史楊鼐等手。羅圭峯曾譏之。

  △閣部形跡

  【閣部形跡】孝宗朝。君臣魚水。千古美談。至今人能誦其說。乃其中微有不然者。則今人未必知也。弘治初年。上用劉博野、徐宜興、劉洛陽三相。時王三原亦初為吏部尚書。與洛陽同拜命。本相善也。未幾博野欲處言官。而三原救之。已微齟齬。最後劉文泰事起。邱瓊山最晚入閣。陰為之主。孝宗眷注頓衰。三原因以見逐。至上末年。馬鈞陽以十二年本兵。加少傅。改吏部。最稱耆夙。洛陽公已為首揆。李長沙、謝餘姚次之。三相咸負物望。而劉華容新入為本兵。戴浮梁亦起為臺長。二人俱為上所重。而眷劉尤深。因得非時召見。造膝三接。恩禮出諸貴上。即三相所調旨。有不當上意。亦與商確竄定。三相有時反從劉問上今日何語。意不無怏怏。鈞陽第修銓曹職事。不獲一望天顏。亦稍稍懷妬矣。孝宗上賓。浮梁亦下世。華容繼得請。鈞陽銓試。出宰相須用讀書人論題。以譏洛陽不學。亦先華容去位。而閣部之隙遂開。李長沙雖云持平。然華容公甘肅一戍。已不能救矣。以為不然。何不觀弘治十七年召對事乎。李、謝二公在閣。因孝肅周太后喪禮。召閣臣入議葬事。東陽、遷因奏曰。臣已七年不得見皇上矣。其言懟乎。感乎。次年而鼎湖遂泣。似此局勢。即使孝宗猶在御。華容公亦未必善去也。君臣之際。其難如此。寧獨桓使君撫箏。能令謝安涕泣哉。

  △首相晚途

  【首相晚途】武宗朝。長沙李文正。林下每談及正德初年。未嘗不慟哭。蓋追悔不及偕劉、謝同行也。丹徒楊文襄。嘉靖初年罷官歸。尋以張永嘉墓銘事奪職。疽發於背。每嘆為小子所賣。蓋追悔當年附會大禮之非。終見辱於張永嘉也。世宗末年。嚴分宜被逐家居。世蕃遣戍。見所藏鏹輒掩泣。 【泣原作之。據寫本改。】 至欲獻之朝。以助邊餉。今上初年。高新鄭被逐家居。患末疾。忿鬱無聊。每書壁及几牖云。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數。則華亭、內江、江陵諸]在胸中。已漸消化矣。水落石出。興盡悲來。理勢宜然。或曰。此諸公皆以無子。故晚稍醒悟。只如近日江陵公。其聰明豈出四公下。而瀕危悁忿愈甚。戀戀權位。薦人擠人。至死不休。則多男子多後顧累之也。此說亦有理。○王與齡墓銘。云世蕃為嚴相養子。已見前卷。

  △三相同氣

  【三相同氣】三朝以來。受遺元老。如正德末之新都楊文忠。嘉靖末之華亭徐文貞。隆慶末之江陵張文忠。俱受玉几導揚。事權特重。且時局驟更。百官總已。幾同苗晉卿故事。即三相亦慨然以天下自任。而同氣之間。竟不能調停。為世所姍笑。新都之弟。為兵部左侍郎廷儀。初以乃兄故。從禮部調吏部。後頓失懽。遍騰謗於縉紳。至謂新都附麗逆瑾以進。後首揆去國諸彈章。亦預聞焉。華亭之弟。為南京工部右侍郎陟。以浮沉卿寺。不得大用。痛恨其兄。至於訐陰事。登之白簡。華亭罷相。故用先忌日。以苴麻迎之道左。江陵之異母弟舉人居謙。因公子就試。勒其辭疾不入闈。居謙歸至南陽府。悒鬱而歿。太夫人哀痛成疾。江陵庚辰屢疏乞歸。全為此事。甫踰年。身亦不起矣。三公者。勛名蓋代。故非經常宰相。若責友于。似尚有慚色。

  △楊新都守制

  【楊新都守制】李南陽之奪情。識者訾之。羅一峯糾疏。詞旨極峻。當時有以為過者。以李受憲宗異眷。不忍辭也。楊新都丁外艱。武宗亦固留之。至三疏而後得請。是時給事中范尚。亦疏請允楊歸。且引張九齡起復。見譏後世為比。其旨嚴而詞婉。最為得體。新都不以為忤。求去益決。為國為家。真兩無負。江陵公聞喪。為上勉留。時史臣吳、趙兩公救正之疏。大都與范給事同。無奈羣小脅持。竟惑邪說。反謂二門生背叛門牆。加以廷杖。迄不能止言者。雖身留而禍釀矣。江陵歿未一年。而新首揆蒲坂。亦遭內艱。此時前車方戒。萬無留理。然蒲坂甫出春明。而時局遂又大變。乃知江陵寧冒不韙。必不肯一日舍綸扉。蓋亦非得已也。○新都奔喪到家。甫一月而守催之行人已至。上疏哀控。乞守制。優詔不允。又差內臣右監丞秦用。賷敕召起。新都又苦辭。上始聽終制。命服闋敦勸來京。至制滿。上復遣行人。賷敕促之還朝。又再辭而至。

  △閣部離合

  【閣部離合】正德初。劉、謝去位。長沙當國。焦芳從吏部。劉宇從兵部。先後入閣。張綵以郎署躐拜太宰。曹元亦進本兵。皆逆瑾所引。膠互弄權。幾不知有首揆。李公調停其間。僅亦有補救而已。瑾誅。諸附麗者俱敗。又二年。長沙謝事。楊新都以疎遠驟膺大柄。梁南海、費鉛山佐之。楊丹徒以才諝領銓。一時在事。俱人望。號同心。雖主上惑於貂弁。粃政日聞。賴諸公匡救彌縫。有楊遵彥臣清於下之譽。未幾陸全卿為吏部。王晉溪為兵部。二人才而貪險。內結權豎。外通逆藩。雖揆地益以蔣全州、毛東萊。俱厚重長者。楊、梁協力。鼎足承君。然與吏、兵兩曹。外交懽而內水火。日夕相猜防。迨寧事底平。武宗亦升遐。二人先後誅竄。內閣獨建捧日之功。而世宗入紹。時局一新矣。

  △首輔再居次

  【首輔再居次】輔臣首次之分。極於正嘉間。而首輔復遜居於次。亦始於此時。正德十年。楊新都廷和丁艱。梁南海 【儲】 代居首三年矣。十三年冬。新都再至。梁仍居次。遂終以次相策免。嘉靖十年。張永嘉 【孚敬】 去位。李任邱 【時】 代居首。次年永嘉再起。李仍居次。十四年永嘉致仕。李又居首。未幾費鉛山 【宏】 從田間起再當國。李仍居次。甫三月而費卒於位。任邱始稱首揆。二十三年。翟諸城 【鑾】 去位。嚴分宜 【嵩】 代居首已二年矣。夏貴溪 【言】 從田間起再當國。嚴仍居次。凡二年。而夏極刑。嚴始復稱首揆。此後又四十餘年為今上辛卯。申吳縣 【時行】 去位。王太倉 【錫爵】 未至。趙蘭谿仍首揆。將兩歲。太倉蒞事。趙仍居次。甲午太倉致政。趙始得稱首揆。是時位諸公上者。其才望。其寵眷。遠出踵起者數倍。諸公亦用柔道承之。甘心雌伏。終保無咎。如分宜者。且因而快夙隙焉。養晦之效如此。

  △桂見山霍渭崖

  【桂見山霍渭崖】議禮初起。桂萼為首。而張璁次之。既而張以敏練得上眷。先入相。桂遲二年始繼入。其信用俱不如張。意不能無望。時魏莊渠 【校】 以講學負重名。久滯外僚。桂引入為祭酒。每奏對俱托之屬草。上每稱善。張自覺弗如。偵知其故。乃徙魏太常。罷其經筵入直。桂始絀矣。始王文成再起兩廣。實張、桂薦之。至是魏與王爭名相軋。王位業已高。譽亦遠出其上。魏深恨忌之。桂因移怒於王。直至奪其世爵。且令董中峯 【■〈王巳〉】 於武廟實錄中。譏刺文成。縱兵劫掠。南昌為之一空。皆懟筆也。至於佐禮部時。舉成化三年例。令科道互相糾。最為罔誕。蓋成化本無其事。特借以洩其私忿耳。霍渭厓 【韜】 初以明倫大典。得拜禮部尚書。蓋上徧賞議禮功也。霍獨五疏抗辭不受。及永嘉為陸粲所論。乃出疏代張辨。且力攻楊邃菴。及四郊議起。又力攻夏貴溪。幷及永嘉。以至鋃璫下詔獄。後雖復職。屢與夏爭訐。至數十疏終不能勝。及瀕死。尚以子不第。欲劾考官。蓋褊隘亦張、桂之亞云。○霍佐吏部。薦人材。舉詞臣豐熙、楊慎。則議大禮遣戍者。刑部郎唐樞。則以大獄編氓者。知縣陸粲。則故給事中。論張、桂及霍者。其能不修忮又如此。至得蔭不與其子。而推之長姪。人尤以為難云。

  △輔臣掌吏部

  【輔臣掌吏部】內閣輔臣。主看詳、票擬而已。若兼領銓選。則為真宰相。犯高皇帝厲禁矣。有之。自正德間焦泌陽始。焦依憑逆瑾。破壞典制。固不足道。然不過數日事耳。世廟以方南海出署。自係議禮驟貴。得此異眷。非成例也。然方亦故太宰。即在部不及一月。至末年乙丑。嚴常熟以從冢宰大拜。以待新宰未至。暫管部事。遂至兩月。總不過守故官耳。惟三十五年丙辰之二月。呂餘姚出署部事。則專司考察。雖旬日還閣。而事體大紊矣。馴至穆宗之三年。高新鄭以故官起掌吏部。初猶謂其止得銓柄耳。及抵任。則自以意脅首揆李興化條旨云。不妨部務。入閣辦事。比進首揆。猶長天曹。首尾共三年。則明興所僅見也。呂餘姚之掌銓也。以故太宰李古冲得罪下獄論死。分宜欲盡祛其所登進者。乃授意於呂。令考察大僚分三等。其上等。為尚書吳鵬、許論等。侍郎嚴世蕃、趙文華、董份等。而二等則侍郎鄢懋卿、楊順等。俱注上考。尚書葛守禮等為最下。俱罷去。其黜陟大抵如斯矣。後今上癸卯。郭明龍署部。議奪大臣諡數人。而呂文安與馬郭。尋以楚事去位。其說不果行。○呂從內閣丁艱歸。遂不復召。至今上初年。忽問左右。故輔臣呂本。在家安否。皆不敢對。江陵公聞之大怒。召其子禮部主事名兌者。譙呵甚苦。兌震懼。辨析哀楚。遂請告歸。尋以察罷。上此問必非無因。然其故則不可得而知。○呂還政 【政原作故。據寫本改。】 地。吳鵬即以工部調吏部。與分宜為一體。在位六年。以劾去。趙文華即論李太宰者。趙以工部右侍郎。視江南師回。適大司馬楊蒲坂以憂去。趙謂可唾手得之。乃不用。而用許靈寶。趙切齒恨之。分宜亦以曾薦李冀其報。而李在部。每持正不阿。又驟得上寵。行且入相。益畏惡之。因合謀摭李部試策問。惡語訕上。令趙上之。上果震怒。寘李大辟。呂既列趙於上等。上益委信之。不匝月。即用劾李功。峻遷趙為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再出視師。其冬又加少保。蔭世襲錦衣矣。

  △張方二相

  【張方二相】嘉靖議禮諸臣。其最專愎者。無如張蘿峯 【孚敬】 。最和平者。無如方西樵 【獻夫】 。當大獄起時。張署都察院。方署大理寺。張欲坐前尚書顏頤壽等奸黨。紊亂朝政律。盡誅之。方力諍。至具疏欲劾張、桂二人。且棄官歸。乃得末減。頤壽等僅罷官去。其解縉紳之禍不小矣。方長吏部時。創議革外戚世襲侯伯。及入閣後。上欲論決故建昌侯張延齡。時張蘿峯居首揆。雖諍之。僅以傷昭聖太后心為言。方疏乃云。 【云原作去。據寫本改。】 陛下居法宮之中。誰導以悖倫忍心之事若此者。其犯顏至此。若永嘉者。無論他事。即一彭澤也。初以吏部郎中考察。降兩淮運副。已陛辭去矣。時張尚為兵部侍郎。疏救之。得還原職。又薦為諭德。尋躐進太常卿。此何說也。至其惡夏貴溪。令澤誘薛侃上疏。又令引夏言指授以殺之。此等舉動。全是鬼蜮心腸。究竟為世宗神明。暴其密疏於朝。貴溪還職。侃編氓。澤遠戍。不知當時永嘉何顏以對世宗。何辭以謝彭澤也。彭澤。南海人。正統進士。非大司馬彭澤也。大司馬號幸菴。蘭州籍。長沙人。弘治庚戌進士。諡襄毅。○席元山 【書】 亦以議禮貴者。其愎戾亦似桂見山。但良心不甚泯。如稱楊新都。見之章疏者。曰廷和實社稷臣。其不沒公論如此。非如張、桂、霍疏中。動指楊為奸逆也。席又薦議禮忤旨得罪學士豐熙等。尤為不易得。

  △星相

  【星相】術士談命、談相。百無一中。然士人則有奇驗者。永嘉張文忠。老於公車。將為天官選人。遇御史王相者於吏部門。奇其狀貌。詢知就選。急止之曰。公旦夕將大用。不僅登甲榜已也。張笑以為妄。時又有御史蕭鳴鳳者。素精日者家言。張姑以支干決之。蕭大驚曰。此人即登第。不數年輔相天子。改革宇宙。安可遽棲枳棘。且命數已定。即就選。亦必不諧。張尚狐疑。會有所格。不及拜官。歸再試。即成進士。以至驟貴當國矣。兩御史俱起南宮。俱拜西臺。何以神於星相乃爾。王相、河南之光山人。蕭鳴鳳、浙之餘姚人。

  △內閣密揭

  【內閣密揭】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內則會極門。俱有號簿。惟內閣獨得進密揭。蓋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近日言路。遂指以為奸藪。欲盡行停格。不知轉移聖意。全恃此一線。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語。且司禮諸大璫。亦得借相公為重。以挽回於內。又非廷臣交結近侍者。可同日語。以故向來重譴言官。往往內閣密揭。得此從輕處。此其驗也。自言路此言入。而上意亦不疑。至密揭亦多不報。揆地遂束手無策。付之浩歎而已。○閣中密揭。雖祖宗朝皆然。然惟在事則行之耳。嘉靖中。萬曆初。有在籍在塗而用之者。永嘉、江陵、二張文忠是也。彼時臣主如一人。忤者立見奇禍。始得度外作事。要之非體矣。頃年婁江王相公。因上屢召不出。始以密揭進諫。遣家人王勉賚入京。勉為王五之婿。即東阿于相公。作五七九傳中之一也。道經淮上。李修吾中丞款之大醉。因潛發篋得之。初欲改易。知為王相孫時敏之筆。但抄錄而仍封之。此揭未達御覽。而東南正論諸公。南京臺省諸公。已家有一通矣。李為婁江癸酉鄉試門生。師弟最相得。與其同年周元孚 【宏禴】 。俱受國士之遇。先皆在謫籍。皆因時望欲內擢之。李時已別得路。乃作書力辭。謂以庸衆人待我。周遂轉尚寶。而李為山西提學副使。然王益心重李。愛敬之。稱道不容口。至此婁江從山中膺召。李候問執禮愈虔。王方倚為心膂。手書娓娓論時事。因得潛扼中其要害。李雖稍涉權譎。畢竟婁江亦多此一揭。既決計高臥。安得循黃扉故事。嘵嘵於三千里外也。今揭刻集中。

  △四宰相報恩

  【四宰相報恩】昔人以塵埃中物色為難。遇其偶中。則受報不輕。近代嘉靖間三四宰相。俱有可紀。永嘉張文忠老於公車。欲就選。而山陰人蕭鳴鳳止之。謂其支干當正位首相。蕭自言星命。亦當至二品。其後張果大拜。時蕭以副使擅笞知府廢罷。張思前言。且感其意。起用之。欲引為正卿以符前說。蕭官至布政而卒。亦二品也。餘姚人楊大章。潦倒宦途久矣。其受業門人呂文安。童子時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楊已篤老。不堪煩劇。屢稱病在告。世宗厭之。勒令閑住。去則年已八十餘矣。江西人聶豹。初任華亭知縣。時徐文貞為諸生。甫童丱。聶器重之。引為同志。且與講王文成良知之學。徐即聯第。驟貴至宰相。則聶久放退家居。徐以兵事特薦之。由副使二年而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其超峻幾與張、桂等。皆文貞一人力也。連歲虜大入。聶一籌莫展。上怒。勒令閑住。迨穆宗登極。文臣首舉名臣。贈少保。諡貞襄。金陵顧尚書璘。撫楚時。江陵張文忠登賢書。以年少居後。顧特呼與結交。手解犀帶贈之。謂名位當過我。且邀至衙署。出其幼子峻為托。比張當國。顧歿久矣。召其幼子入都。與其恩蔭。其兄姪爭之。張曰。往日受若翁語。不曾及他兒也。蓋二尚書身後猶享眼力之報。又非蕭、楊兩人所敢望矣。

  △吉士不讀書

  【吉士不讀書】張永嘉之入相也。去登第六年耳。時嘉靖丙戌。諸庶常在館。以白雲宗閣老呼之。每進閣揖。及朔望閣試。間有不赴者。幷不引疾給解。張始震怒。密揭於上。謂俱指為費鉛山私人。於是俱遣出外授官。無一留為史官者。時去改吉士甫踰年耳。故事散館期尚隔一年也。內惟陸粲得為吉士。王宣得為御史。餘皆部、寺、知縣。其中毛渠為故相紀之子。費懋賢為故相宏之子。楊恂為故相廷和嫡姪。皆切齒深仇。故波及餘人。內趙時春為是科會元。年僅十八。亦止刑部主事耳。次科己丑。即永嘉為大主考。取會元唐順之等二十人為庶吉士。時舉朝清議。尚目議禮貴人為胡虜禽獸。諸吉士不願稱恩地。以故亦恨望之。且皆首揆楊丹徒所選。益懷忿忌。比旨下改授甫數日。又密揭此輩浮薄。非遠到器。於是奉旨。邇年大臣。徇私市恩立黨。於國何益。自今永不必選。蓋猶指宏。幷侵一清也。於是教習大臣。停推新吉士。亦不入館讀書。即以應得之官出授。皆部、寺、州、縣。僅王表得給事。胡經等得御史。蓋科道三人而已。然次科壬辰。又收吉士二十一人。留者七人。永嘉為首揆。不能止矣。方順之等之改部屬也。吏部尚書方獻夫建議。翰林額載。本有定員。今濫於常額。乞量增數員。有弗稱者。俱令外補。詔如議行。侍讀、侍講、修撰舊二員。今增為三員。編修、檢討。舊四員。今增為六員。上命著為令。今詞林充斥。不止數倍於前。雖三堂盛事。不免盌脫校書之誚矣。

  △宰相別領

  【宰相別領】宋之盛時。宰相有兼譯經潤文使者。蓋崇釋教也。有領玉清、昭應宮使者。則以奉天書。崇道教也。至王安石以間局處請告者。宮觀遂為廢退所得。至徽宗置上清寶籙宮使。以宰相專領。則又真掌道教矣。若王黼以元台領應奉司。雖鄙褻類宦寺。與前秉二氏教者稍不同。其為失職。則一也。元時有仁虞院。以首相領之。蓋鷹坊也。又有玉宸院。則教坊、梨園。亦加官至平章事。此胡俗不足言。而鼎鉉之辱極矣。本朝雖不設宰相。而政本歸之內閣。重則師保。次亦卿佐。兼殿閣之宮。除知經筵、及書史總裁。更不他領。最為得體。至嘉靖初。張永嘉以首揆屢領南北郊工程。李任邱以首揆。夏貴溪以次揆。審刑部囚。高新鄭於隆慶間又踵行之。雖肆意兼綜。實自貶威重也。

  △輔臣掌都察院

  【輔臣掌都察院】都察院之長。即漢御史大夫。號為亞相。今為風紀重臣。主糾察百僚。未有以閣臣兼者。本朝惟有嘉靖六年丁亥張永嘉、隆慶四年庚午趙內江二人而已。張初用大禮暴貴。又起大獄。以媚郭勛。遂以侍郎學士。兼掌西臺。下三法司官刑部尚書顏頤壽等。原問官山西巡按御史馬錄等於獄。盡反張寅、李福達之案。獄成。戍斥者百餘人。永嘉因以功進兼文淵閣大學士。再晉尚書。仍掌院事。次年晉宮保。始歸閣。趙因高新鄭踞吏部。欲非時考察科道。恐人議之。乃以內江掌院共事。然舉計典時。趙多所牴牾。察完未匝月。高即嗾門人吏科都給事中韓楫。論其庸橫。趙辨疏直發其謀。云橫非庸臣所能也。臣直庸臣耳。若拱乃可謂橫。且有楫為之腹心羽翼。他日將不可制。其言甚辨。則不勝而去。二公兼署。雖各有本末。然總之非制也。○張寅即妖賊李福達。人人知之。著辨者亦衆。後蔡伯貫□於蜀被擒。其讞詞中。載其事甚詳。雖永嘉以一時私臆。且邀上命。刻欽明大獄錄以箝天下。而是非終不可滅。福達孫仍以叛誅。庚午高、趙同事。所斥謫臺垣。如魏時亮、陳瓚等數人。俱先後起廢。登八座。稱名臣。則閣臣領憲。亦未足為重也。

  △宰相出山

  【宰相出山】成化以後。宰相四入閣者。惟嘉靖中張永嘉、夏貴溪二人。張最後起。至金華病歸。旋卒。夏最後起。以少師降尚書。甫去國。而罹極刑。三入閣 【閣字據寫本補。】 者。為費鉛山。最後居首揆僅二月。暴病卒。俱不利之甚者。再入閣者。成化中李南陽。丁憂奪情。其年遂卒。商淳安以直諫去位。正德中楊新都再入。至嘉靖初。以議禮去。尋削籍。楊丹徒再入。以受賂罷去。尋削籍。翟諸城再入。以二子中式。被劾削籍。桂安仁再入。即病。致仕卒。隆慶初高新鄭再入。今上登極。中旨見逐。萬曆間王山陰再入。以爭冊立自免。更無一得善去者。至若嘉靖之初。起謝餘姚於田間。謝林居二十二年。負天下重望。抵任僅五閱月。悒悒不得志而歸。其初去時。以少傅居次輔。再出仍位楊文襄下。官亦無所加。是又多此一出矣。近年王太倉。甲午以首揆得請。丁未再召當國。堅臥者五年。終不出以至於歿。然而攻擊四起。哭子哭孫。憂撓無一日寧。是又多此一召矣。盛滿難以久居。得意不可再往。信哉。

  △發餽遺

  【發餽遺】古人不受暮夜。特持己嚴耳。不聞發人餽遺。為自己功名地也。自嘉靖間。張永嘉相公。發徐崦西少宰餽後。惟見隆慶間。今大中丞三原溫一齋 【純】 為給事時。發原任兩廣總督劉燾廿四金之餽。時劉已起右都御史。提督神樞營。奉旨以原官致仕。故南太宰諸城邱月林 【橓】 為給事時。發湖廣巡撫都御史方廉五金之餽。方罷官歸。今上乙巳年。中丞褚愛所 【鈇】 為總漕。發荊州知府倪棟二十金之餽。倪罷官歸。四公俱清修名碩。議者尚以過刻議之。近年則戶科都給事中李蒼門 【應策】 發祥符知縣王興二十金之餽。王得重貶。李奉溫旨見襃。王後復漸振。今為郎署。李歷官左通政。乙巳內計。以浮躁褫級。至今未出也。士君子持己不媿四知。足矣。至於尋常交際。尚有不止此者。若以一時近名。阻人榮進。揆之天理。或亦未安。○徐縉以陸粲座主。為永嘉所誣。歿後得昭雪。劉燾以邊功著。後亦再出。獨方與倪遂不振。倪為南駕部郎。處置馬快船一事。為百世利。王弇州稱為材諝名臣。真非虛語。頃丙午丁未間。再登啟事。而說者復攻之。謂為浙黨。以朱金庭相公桑梓故也。

  △兩張文忠

  【兩張文忠】嘉靖初之張永嘉。今上初之張江陵。皆絕世異才。然永嘉險。江陵暴。皆果於自用。異己者。則百端排之。其所憑心膂。又皆非端人。所以不得稱純臣。永嘉之初起也。倚桂文襄為先登。未幾。自以英敏結上知。與桂隙日開。而用同事者霍文敏為爪牙。如楊邃菴 【一清】 之與陸貞山給事 【粲】 謀逐永嘉。已得旨去位。非霍起而代辨。永嘉殆矣。既而邃菴罷。貞山貶。形勢已固。而霍憂去。始寄腹心於汪榮和。於是相業日卑矣。汪之陰賊貪詐。士人所不齒。非桂、霍可比擬。如誘彭澤、薛侃以陷夏貴溪。且專疏劾夏矣。夏既得白。復哀請於夏。謂疏出永嘉。非其本意。至永嘉傾陷徐崦西 【縉】 少宰一事。皆汪一人力主之。其他杖謫言官。排逐正人。必攘臂爭先。永嘉自庚寅當國。汪即以是年總憲。又三年而得太宰。與永嘉終始者七年。張去而汪逐矣。江陵初得柄。亦矯矯自任。丙子已前。其設施儘自可觀。自為劉念臺所糾。而漸用王陽城、王夷陵等入幕。陽城以掌銓司黜陟。夷陵以少宰為鷹犬。迨奪情諸事起。而隄防盡裂矣。夷陵之忍毒。不能如汪榮和。而卑佞過之矣。至糾合臺垣。為之角距。動借白簡。鋤去非類。則又永嘉所不為者。永嘉因李福達一案。以結歡翼國公郭勛。此事最得罪名教。若江陵之厚成國公朱希忠兄弟。直以門客畜之。用其苞苴。以交通中貴耳。非如永嘉之諂附翼國。以媚上也。永嘉之再相也。昭聖皇太后屢言之上。謂今日得與若為母子。皆張少傅力。因之召入江陵。異眷尤出永嘉上。然今上幼冲。慈聖皇太后。日以張先生親受顧命社稷臣。耳提之。以故寵得竟其身。嗟乎。柄國者。非藉手宮掖。亦安能久擅大權哉。永嘉險忮非一端。而傾吏部左侍郎徐縉一事。尤為可恨。縉號崦西。吳人也。其門生陸貞山。亦吳人。俱厚楊邃菴。而上眷徐厚。次將大用。永嘉恐其續邃菴之脈。不利於己。陸劾張疏出。益疑恨之。適有監生詹棨者。恨縉。因訐其私事。人皆不直棨。而永嘉忽參縉。謂其夜以刺投入。開具黃精白蠟諸珍異。比索其人。則幷賄俱逃去矣。上信之。下之都察院。時汪榮和掌院。如永嘉所指。 【如永嘉所指五字。據寫本補。】 即欲實徐罪。具回疏劾徐。陷以重辟。 【具回疏劾徐陷以重辟九字。據寫本補。】 賴史鹿野 【道】 為僉院力諍。謂事涉曖昧。不可懸坐。汪大怒。幷史語奏之。上始悟。徐得閑住去。而史竟引誣告律。反坐詹棨罪。張、汪亦不能救。蓋徐少宰昏夜之餽。俱諸人偽為之。真同戲劇。似狡實愚。可發一哂。此又江陵所不屑者。江陵於世宗實錄。極推許永嘉。蓋其材術相似。故心儀而託之贊歎。弇州謂二公事業。相去實不遠。而永嘉之絲素矣。此語固不謬。但馬西元 【汝驥】 作呂仲木 【柟】 行狀云。永嘉暴橫其鄉。侵人田宅無算。既死。浙御史欲直之。霍文敏為保全其家。時仲木為南禮侍。與霍同僚。因與霍書。責其阿私黨奸云云。則弇州言。又未必然。史又稱孚敬。以廢寺建敬一亭。寶綸樓。凡興役。必役民夫。為巡按御史周汝員裁抑。乃訐汝員。上命浙江、福建會勘。則孚敬居鄉之不法可知也。有云汪鋐曾救徐縉者。此誤信其鄉人之說。而實不然。 【有云至不然。據寫本補。】